□记者 刘猛
“这些是我最珍贵的物件。”6月26日,隔着手机屏幕,韦学锋向记者展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立功受奖证书和军功章。这位66岁的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兵目光炯炯,英勇气概不减当年。
从“韦学领”到“韦学锋”
1959年2月,韦学锋出生于沈丘县韦庄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出生没多久,韦学锋正好赶上“三年困难时期”,粮食一度短缺,大人小孩每天都得为吃饭发愁。“童年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饿’字,那感觉可真不好受!”韦学锋说,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父母省吃俭用也要让他上学。
上学期间,韦学锋就是学校“学雷锋班”的班长。本来父母给他起名叫“韦学领”,后来在部队当兵的哥哥建议他把名字改成“韦学锋”。“哥哥希望我向雷锋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成为建设祖国的有用之才。”我们常说“知识改变命运”,然而在大学已经停止招生的20世纪70年代,对于一个像韦学锋这样农村出身的学生来说,改变人生命运最好的途径就是去当兵。
1976年11月,刚满17岁的韦学锋瞒着父母应征报名。“当兵意味着牺牲,我的大哥已经去当兵了,我怕父母不同意,只能偷偷地去报名。”韦学锋告诉记者,当村干部把入伍通知书送到家时,他已经穿上了军装站在母亲面前。
这兵一当就是20年。
1977年1月,韦学锋入伍到42军124师372团4连。在部队,他表现突出,是大家公认的训练标兵,第二年就被提拔为9班班长,并光荣入党,是同年兵中第一个入党的,此后又荣立三等功。1978年底,韦学锋被列为提干对象,并被派去湖南开展征兵工作。他笑着说:“如果顺利的话,接新兵回来后,我就直接提干了,实现当初当兵改变命运的目标。”
然而,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任职命令还没来得及下达,他就接到上级通知,直接带新兵去广西和部队会合。当时的中越边境正值多事之秋,战争一触即发。“那时我就明白,部队可能要参战了。”经过两个多月的临战训练,韦学锋所在的124师整体开赴中越边境。
从只身奋战到歼敌11人
当时的许多经历韦学锋已经记不太清楚了,但一提到46年前的那场战斗,他的回忆甚至可以精确到某个时间点。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2月19日,4连在向越南高平市挺进途中,在博山与越军遭遇,机枪的火舌从四面八方袭来,队伍一时间不知所措。为了保证主力部队的安全,韦学锋带领尖刀班战士不顾一切冲锋陷阵,吸引敌军的火力。在逐渐摸清敌人兵力部署后,他命令全班立即撤退,自己留下来掩护。“起初,战友们谁都不愿意走,我再次命令他们撤退,并迅速将敌情上报指挥所。”韦学锋激动地说,情况危急,容不得半点犹豫。
此时的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韦学锋仔细观察对面的越军,瞅准机会后,一枪击中了1名背着伤员的越军,2名越军应声倒地。“这时,掩体里的敌人听到枪声后探出头张望,又被我干掉了1个!”韦学锋回忆起当时的战斗情景,依然热血沸腾。突然,他又发现了2名运送弹药的越军,在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毫不费力地将他们干掉。
终于,敌人还是发现了他。正当他刚垒完一个小掩体时,耳边响起阵阵枪声,8名越军从山上下来,韦学锋持枪击毙正面进攻的4名敌人。“刚回头,我就发现背后又冒出来4名越军,差点被他们前后夹击。”韦学锋说,他迅速拿出1枚手榴弹,随着一声巨响,当场炸倒了3名敌人,剩下的1名拼命地向山上逃走了。
韦学锋干掉了11名越军,彻底激怒了敌人。随后,敌人的炮弹雨点般打了过来,韦学锋没有受伤,但被炮声震晕了过去。直到下午4点左右,他才被我军坦克的声音震醒。
从掩护坦克到大难不死
还没来得及庆幸劫后余生,韦学锋立即投入到新的战斗中。天黑以后,大部队从两翼向博山迂回,坦克兵接到就地防御的命令。“但是坦克兵只有短枪,而且还有很多伤员。”韦学锋说,要是越军的特工队摸上来就完了。
坦克部队的一名排长对韦学锋说:“你是步兵班长,如何布置防御,保住我们的11辆坦克,就看你了。”最终,在韦学锋的巧妙安排和坦克兵的精心配合下,大家齐心协力制订出了一套很好的防御方案,并进行兵力部署。
在战斗中,为了保护坦克和掩护战友,韦学锋不幸中弹,因失血过多昏迷过去。经过全力抢救,2天后他终于苏醒了。“这次负伤,我断了两根肋骨,至今肩膀内还留有弹片。”从战场上下来,韦学锋住进了部队医院治疗,伤未痊愈便缠着纱布回到连队。战友们看见他又惊又喜,对他说:“你不是‘光荣’了吗?部队已经为你开过追悼会了!”
“我没想到自己还能活着回来!”说到这里,韦学锋眼含泪水。想到那些牺牲的战友,他感到无比悲痛。
1979年9月17日,韦学锋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并荣立一等功,当时韦学锋年仅20岁。战斗结束后,韦学锋被提拔为排长,后来又被提拔为副指导员、指导员。
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
1996年转业时,韦学锋向地方组织部门表示,不进政府机关,要去企业干实事。转业后,他依旧保持着军人本色,经常走进企业、学校,参加红色主题宣讲活动,以讲故事的方式向人们讲述对越自卫反击战和连队当年的英勇战斗故事。
“参加过保家卫国的战争,我们更懂得如今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韦学锋感慨道,希望年轻人能够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直到现在,韦学锋依然会梦到46年前的那场战斗。梦里炮火与弹雨交织,硝烟中战友们的身影有些模糊。恍惚间,他还是一名新兵,满腔热血,勇往直前。